
近日,浙江一些市民对《水浒传》入选教材提出质疑,认为其中部分内容“暴力”“负面”,引发社会对经典文学作品教育价值的热议。这一争议背后配资门户优选网,实则关乎我们如何理解经典、如何传承文化的重要命题。
古大勇教授将以 “《水浒》教材争议” 为切入点,避开非黑即白的价值评判,从历史语境、文化传承、人性探索等维度,重新审视四大名著的核心价值。认为它们承载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,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生活。指出他们在文学价值方面皆是一流的经典杰作,但在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方面却又存在差异和高下,促发我们思考如何辩证地从经典中汲取“营养”。
主讲人
古大勇
中山大学文学博士,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教授,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,市“名士之乡”教育领域拔尖人才,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,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,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,绍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,在《文学评论》等发表论文160余篇,出版《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——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潮》《多维视阈中的鲁迅》等专著6部,获中国文联“啄木鸟杯”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等科研奖项6项,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项。
展开剩余60%讲座详情
讲座主题
由浙江市民质疑《水浒》编入教材说起
——从文化价值层面重读四大名著
讲座时间
2025年11月16日(周日)9:30
讲座地点
绍兴图书馆龙华寺佛学分馆
主讲人
古大勇
报名方式
浙里文化圈小程序
作品推荐
《水浒传》考证
索书号:I207.412/4730
胡适对《水浒传》的考证在学术史上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。尤其不可替代的是,它们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,代表了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、特别是通俗文化的新认识。胡适在《文学改良刍议》中,将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等小说视为中国“文学正宗”,为“吾国第一流小说”,这种新眼界、新气度才应该是我们今天重温先贤著作时,最应该予以关注的。
《水浒传》诠释史论
索书号:I207.412/1277
本书以《水浒传》的诠释史为研究对象,在哲学诠释学的透视之下,从本体论的维度全面解析中国古代在伦理道德文化背景下、现当代在西方思想理论影响下对这部小说的评点、阐释和评论,展现了《水浒传》文学文化意义的生成与嬗变,探讨了此在性理解何以可能的问题。
信息来源:社会教育部配资门户优选网
发布于:北京市美港通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